周兢: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时间: 2020-11-18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81【周 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著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语言》等书籍。
现在社会上有形形色色针对孩子的阅读理论和阅读产品,难免良莠不齐。这里介绍三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早期阅读理念,这三种理论都阐述了养成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自主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人的早期阅读能力往往决定了后期的学业成就,阅读是未来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条件。国外一系列研究发现,人的阅读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3岁—8岁是获得阅读能力的学习,8岁以上是通过阅读获得方法的学习。自主阅读理论还认为,阅读能力是指一个人阅读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在终生学习时代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多元价值的观念善于去芜存菁的能力;通过阅读跟书本对话;通过阅读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阅读强调的不是孩子是否学会了认字,是否会读书,而是强调孩子在还不认字时就逐渐产生了兴趣,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和策略掌握书本的内容,将有效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和自己的经验建立一种联系。自主阅读强调对话的能力。

多元阅读理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一、强调多元阅读途径的尝试,看图画、看书本是阅读,看电视也是阅读,看各种表演也是阅读。
二、强调多元阅读材料的选择,从阅读的题材到阅读的体裁形式多样。
三、强调多元阅读互动关系的建立,家长和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选书、看书。在这个过程中提问、思考都应是互动的。
四、强调多元阅读情境的创设,家长和教师要把家庭、学校和各种社会文化场所当成儿童阅读的情境。
分享阅读理论是一种强调共同享受读书乐趣的早期阅读理论,其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轻松有效的教育,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孩子尽快从依赖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
早期教育要把孩子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培养一个终生热爱学习的孩子一定注意不要让他在早期就对阅读感到厌倦,如果一个孩子在早期学会了几千个字,但是他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只不过是在大人指导下认识很多字,那么我们的阅读教育就是失败的。
分享阅读理论强调从学习说话开始逐步增加伴随阅读的文字。分享阅读理论不反对儿童识字,但要求儿童自然而然地获得汉字的信息。所以要注意的是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伴随识字的原则不能动摇,不能将“分享阅读伴随识字”变成“分享识字伴随阅读”。
总之,儿童的早期阅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应遵循语言教育的有关原则,这就是:
希望家长和教师掌握这几条原则,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